
1. 1919食物銀行/ 1919急難救助
2. 單親家庭支持成長團體
3. 脆弱家庭兒少課程
4. 藝術輔療
5. 社區課程
定期提供經濟弱勢家庭基本民生必需品,以減少其日常生活開支,進而將有限的金錢,運用在孩童教育、醫療等方面,改善生活品質。
1.服務對象
(1). |
因天災、重大意外而陷入經濟困境的急難家庭。 |
(2). |
經濟弱勢的家庭(含單親、外籍配偶、隔代教養、身心障礙、獨居老人、中低收入等)。 |
(3). |
以上受助者的資格審核由各1919社區食物銀行(服務據點),依1919食物銀行之設立宗旨、服務對象、項目預算之範圍內,提出申請,而本會仍保有個案之最終資格審核權。 |
2. 服務原則
(1). |
「補助」社區中經濟最弱勢的家庭部分「基本生活必需品」,而非提供經濟弱勢家庭所有的生活物資。 |
(2). |
「長期關懷」社區中經濟最弱勢的家庭,而不是「通通有獎」、平均分派或輪流領取。 |
(3). |
需由1919食物銀行志工主動到家戶發放食物包,同時進行家庭探訪,關懷受助家庭的需要。 |
3. 食物包內容:每份食物包市價2,500元,主要內容為「基本民生需品」。
4. 主辦單位: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
服務據點:隱基底食物銀行服務據點 / 新台貿教會(桃園市中壢區龍東路557號)
桃園市真幸福全人關懷協會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龍東路557號
聯絡電話:0922-539911 吳總幹事
根據內政部統計,2020年台灣的離婚人數共高達5萬1680對,位居亞洲之冠,因家庭結構轉變,許多單親家長身兼父職或身兼母職,除了背負著生活經濟的重擔與還需面對孩子的教養問題,在多重壓力下承載著負面情緒,為了協助重建家庭功能及家庭親子的健康關係,我們藉由單親家庭成員支持成長團體課程,以情緒壓力、情緒覺察、增強自信心、親職教養、親子溝通、心靈成長講座及多元才課程為主題,鼓勵親子共學;讓學員們學習深入自我內心、瞭解自我,針對單親家長長期在家庭、職場、人際關係當中累積之情緒壓力方面,輔導如何正確的釋放壓力,做情緒的管家,學習如何在家庭中當的角色的扮演,以快樂方式一起與家人共同生活,改善單親家庭親子關係,以愛與教養。同時,藉由團體成員的參與藉由彼此分享與回饋、鼓勵,達到互相同理、支持的力量,增加他們的支持網絡,加強化單親家長人際關係。
單親家長在成為單親初期最會感到情緒調適困難,但其中尤其是女性、新進成為單親、喪偶、低社經地位、就業意願較低、對子女照護形成負向知覺者,較易成為情緒調適的高危險群。單親家庭成員支持成長團體的課程目的也希望能改善單親家庭親子關係、強化家庭各成員職能。
服務對象:
本會服務當中的單親家庭及社區當中有需要協助的單親家庭、失功能家庭及家庭成員。(不分性別、年齡、隔代教養)
一、需求
當一個家庭因為貧窮、失業、離異與多重問題或是父母親其一方因遭 遇重大疾病或入獄服刑、吸毒、酗酒、隔代教養等情況,導致家庭照顧功 能不足或兒少的照顧的困難,長期下來對孩子以後的成長與發展會造成負 面的影響,例如自信心不足、心靈的創傷、偏激的思想、情緒衝動、偏差 行為,這樣的脆弱家庭需要及早提供多重支持與服務介入。
二、專業領域
我們為這些脆弱家庭的孩子們提供英文賦能課程與藝術課程陪伴,提升英文學習能力,透過每週定期課程與互動式教學活動,增進其語言表達與聽說能力,縮短與同齡學生的學習差距。以多元媒材包含有美勞、美術、繪本、音樂等為課程主題,讓孩子們從小開始接觸美學,更著重激發孩子們本身就「擁有」的藝術天賦。一個有陪伴、有愛與關懷的學習園地, 專業師資及多元的學習管道,讓孩子們找到自己的興趣,陪伴脆弱家庭的 孩子們走人生的一哩路,成為孩子教育路上的小幫手。
起緣:
藝術輔療課程不僅提供社區的身心障礙者藝術興趣的培養,也促進社會參與和人際互動的機會,並發揮社區自助互助的照顧功能,使得生活照顧及長期照護服務等工作可以社區化,由在地人提供最在地的貼心服務,社區、社團一起來分享,凝聚彼此的向心力。也藉此聯誼、互動,聯絡了感情。
課程目的:
藝術輔療課程提供學員手部小肌肉的精細動作活動,反覆訓練可延緩退化,靜態的課程一步步帶領學員學習調息呼吸和手臂平穩,而在這個過程中,也連帶培養了靜心的專注力。